一阶HDI板工艺相对简单,生产易于控制。而二阶HDI的工序则变得复杂,主要难点在于层间对位精度要求高,以及微孔加工与孔金属化(镀铜)难度大。二阶设计有多种实现形式:
其一为错孔设计,即各层盲孔交错排列,分别连接相邻层级,信号通过中间层实现转接,可视为两个一阶HDI结构的组合。
其二为叠孔设计,通过将两个一阶盲孔在垂直方向上堆叠实现二阶互连。该工艺需多次激光钻孔与电镀,并对填孔平整度、对位精度和多阶界面结合力等关键工艺点要求极严。
其三可采用skip-via(跳孔)工艺,直接从外层钻孔至第三层(或n-2层)。这种方法与传统逐次钻孔工艺迥异,因其需一次性穿透更多介质层,对激光钻孔能力和孔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特性 | 错孔二阶 (Staggered) | 叠孔二阶 (Stacked) | 一次钻孔二阶 (Skip-via) |
---|---|---|---|
工艺本质 | 两个错开的一阶流程 | 两个堆叠且填平的一阶流程 | 一个深微孔流程 |
核心挑战 | 对位精度、流程冗长 | 填孔质量、极致对位、界面可靠性 | 深孔加工、深孔镀铜 |
设计灵活性 | 较低(需错位) | 高(节省空间) | 高(节省空间,但L2层无法引出) |
成本/良率 | 中等 | 成本高,良率控制难 | 设备/材料成本高,良率挑战大 |
比喻 | 之字形楼梯 | 填平并重建的电梯井 | 从顶楼直达三楼的深井 |
HDI板的核心特征是使用激光微盲孔实现高密度互连。其“阶数”由激光钻孔流程的次数和盲孔的堆叠方式共同决定。以百能云板6层HDI为例
1-2
, 5-6
2-5
2-5
层线路和机械钻孔埋孔的内层核心板。1-2
和 5-6
的盲孔。2-5
的孔因孔径较大且不涉及激光工艺,通常采用机械钻孔,这仍属于一阶HDI的常见设计。二阶HDI的复杂性在于需要两次独立的激光钻孔工序和多次层压,并可根据盲孔布局分为两种类型。
第一次加工:制作包含 3-4
层机械埋孔的子板。
第一次压合:将L2和L5压合到子板上,形成“2-5”层的中间板。
第一次激光钻孔:在中间板上激光钻出 2-3
和 4-5
的盲孔。
第二次压合:将最外层的L1和L6压合上去。
第二次激光钻孔:激光钻出最外层的 1-2
和 5-6
盲孔。
钻通孔:最后钻出从1到6层的通孔。
结论:该板经历了两次层压和两次激光钻孔,这是二阶HDI的典型特征。
1-2
和 2-3
这两组盲孔在水平位置上错开,不重叠。1-2
和 2-3
这两组盲孔在垂直位置上精确对准并堆叠在一起。为实现这一点,1-2
的盲孔必须先进行电镀填平并打磨平整,然后再压合第三层,并在同一位置上激光钻出 2-3
的盲孔。1-2
+ 2-3
的堆叠。特性 | 六层一阶HDI | 六层二阶HDI |
---|---|---|
激光钻孔次数 | 1次 | 2次 |
典型盲孔 | 1-2, 5-6 (激光) | 1-2, 2-3, 4-5, 5-6 (激光) |
层压次数 | 1次 | 2次或更多 |
核心区别 | 激光盲孔仅在表层,无堆叠 | 内层有激光盲孔,且多次激光钻孔 |
设计类型 | 结构固定 | 可分为错孔与叠孔两种高级形式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