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常用板材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值
绍射频(RF)PCB电路与普通的数字或低频模拟电路不同,其对板材的性能要求极为苛刻。选择合适的板材是确保射频系统性能(如插入损耗、阻抗匹配、信号完整性)的关键。
“在射频PCB工程实践中,必须将介电常数(Dk)视为一个随频率变化的变量而非固定值。其稳定性与损耗因子(Df)同等关键,共同决定了系统的最终性能。因此,严谨的设计流程要求:摒弃依赖单一标称值的习惯,转而基于材料供应商提供的Dk-versus-Frequency曲线,在工作频带内进行建模与仿真。
在选择具体型号前,必须理解以下几个关键参数:
介电常数 (Dk 或 εr)
定义:衡量材料存储电能能力的参数。真空的Dk=1,其他材料Dk>1。
重要性:直接决定信号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($v = \frac{c}{\sqrt{\epsilon_r}}$)和波长。Dk的稳定性至关重要,它应在频率、温度和批次之间保持稳定,以确保阻抗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。
损耗因子 (Df 或 tanδ)
定义:衡量材料耗散电能(转换为热量)能力的参数。
重要性:这是射频应用中最关键的参数之一。Df值越低,信号的插入损耗越小,意味着能量损失越少,传输效率越高。对于高频高速应用,必须选择低Df的板材。
特性阻抗一致性
射频线路通常需要控制特性阻抗(如50Ω)。板材的Dk稳定性和均匀性、铜箔粗糙度都会影响阻抗控制的精度。
铜箔类型
标准电解铜 (ED铜):表面粗糙,会增加导体损耗,尤其在高频下更明显。
反转铜 (RTF铜) / 低轮廓铜 (HVLP铜):表面更光滑,可显著降低高频下的导体损耗,是射频板材的标配。
热膨胀系数 (CTE)
衡量材料受热时尺寸变化的程度。PCB的Z轴CTE应尽量与铜箔(约17 ppm/°C)匹配,以防止在多次回流焊过程中出现孔壁断裂。
应用场景 | 推荐频率范围 | 推荐板材 | 理由 |
---|---|---|---|
毫米波、汽车雷达、卫星通信 | >10GHz (24, 77, 79GHz等) | Rogers RO3003, Taconic TLX | 极低损耗(Df),超高Dk稳定性,性能是首要考虑 |
5G基站天线、功率放大器、中高频射频头 | 3GHz ~ 10GHz | Rogers RO4350B, Taconic RF-35 | 性能与成本的完美平衡,可使用FR-4工艺,适合大批量 |
低成本消费电子(Wi-Fi, 蓝牙) | < 6GHz | Isola IS680, Panasonic Megtron 6 | 良好的性能,更具成本效益,适合消费类大批量生产 |
低频遥控器、对讲机 | < 1GHz | FR-4 (高频版本) | 成本极低,性能足以满足要求 |
混合信号电路(RF+数字) | < 10GHz | Rogers RO4350B (RF层) + FR-4 (数字层) | 混合压合,在性能和成本间取得平衡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