柔性PCB(Flexible Printed Circuit,FPC)的叠层结构是指由不同功能材料层压组合而成的多层堆叠设计,以满足柔性电路在电气性能、机械强度和可弯曲性等方面的需求。
层级 | 材料/工艺 | 主要功能 |
---|---|---|
基材层 | 聚酰亚胺(PI)或聚酯(PET)薄膜 | 提供柔性支撑,决定电路板的耐温性和机械强度 |
导电层 | 压延铜(RA)或电解铜(ED)箔 | 形成电路走线,传输电信号 |
覆盖层 | 聚酰亚胺覆盖膜(Coverlay)或阻焊油墨(Solder Mask) | 保护线路,防止氧化和短路 |
粘合层 | 丙烯酸(Acrylic)或环氧(Epoxy)胶 | 实现层间粘合,增强结构稳定性 |
表面处理 | 化学沉金(ENIG)、OSP、电镀金等 | 提高焊接性和抗氧化能力 |
2. 典型柔性PCB叠层结构
单层FPC
结构:基材(PI) → 铜箔 → 覆盖膜(Coverlay)
特点:
仅单面布线,结构最简单,成本最低
适用于低复杂度电路,如传感器、LED灯带等
双层FPC
结构:覆盖膜 → 铜箔1 → 基材(PI) → 铜箔2 → 覆盖膜
特点:
双面布线,通过导通孔(Via)实现层间连接
适用于中等复杂度电路,如显示屏排线、消费电子连接器等
多层FPC(4层及以上)
结构:覆盖膜 → 铜箔1 → 基材 → 铜箔2 → 粘合层 → 铜箔3 → 基材 → 铜箔4 → 覆盖膜
特点:
支持高密度互连(HDI),适用于高速信号传输
需采用激光钻孔(Laser Drilling)和盲埋孔(Blind/Buried Via)技术
应用:智能手机、可穿戴设备、医疗设备等
刚柔结合PCB(Rigid-Flex PCB)
结构:
刚性区:FR4或高TG材料,提供机械支撑
柔性区:PI基材+铜箔,实现弯曲布线
过渡区:通过胶层+激光钻孔实现刚柔互联
特点:
兼具刚性和柔性优势,减少连接器使用
适用于复杂3D结构设计,如航空航天、高端医疗器械
叠层类型 | 适用场景 | 优势 |
---|---|---|
单层FPC | 简单连接、低成本需求 | 轻量化,易弯曲 |
双层FPC | 中等复杂度电路 | 双面布线,提高密度 |
多层FPC | 高速信号、高密度 | 支持复杂电路设计 |
刚柔结合 | 3D安装、高可靠性 | 减少连接器,提升稳定性 |
柔性PCB的叠层结构直接影响其性能和应用,设计时需综合考虑电气需求、机械强度、成本等因素。随着电子产品向轻薄化发展,多层FPC和刚柔结合PCB将成为未来主流趋势。
检验项目 | 标准方法 | 允收标准 |
---|---|---|
基材厚度 | 千分尺测量 | ±5%标称值 |
铜箔重量 | 化学蚀刻称重 | 单位面积质量达标 |
胶层固化度 | DSC分析 | 完全固化(≥95%) |